📘 |股票怎麼選?新手必學的 5 大選股方法(簡單可複製)
很多人一開始投資都是「聽朋友說」、「在網路上看到」、「覺得這檔會漲」─
但真正能讓你從新手變成熟手的,
是 一套可複製、能長期使用的選股方法。
這篇文章整理 5 個最重要、最實用、最容易上手的選股核心,
並加入 我在 PPA 與成長股專欄中長期使用的 E大選股框架,
讓你能用「流程」挑股票,而不是用「感覺」。

1)基本面:從營收開始
如果你不知道從哪裡開始,先從「看營收」開始就對了。
營收=公司最真實的現金流量,是最難造假的數據。
新手最應該觀察:
-
月營收是否創新高?
-
月增率(MoM)是否持續轉強?
-
年增率(YoY)是否正成長?
📌 這三個數據,是我所有成長股分析的起點。
✔ E大觀察框架(基本面篇)
-
營收創新高 → 市場需求強
-
月增連續轉正 → 成長動能啟動
-
年增率維持正成長 → 不是曇花一現
-
轉單效應 → 客戶換供應商,通常成長更快
- 產能利用率 → 越滿越代表供不應求
如果一家公司營收連3~6 個月創高,它通常不是「運氣好」,
而是遇到:
-
新產品週期
-
新客戶放量
-
新應用需求上升
這種公司最值得新手研究。
2)產業趨勢:選對趨勢比選對股票更重要
新手常犯的錯誤是:
「看到漲就想買,不知道它為什麼會漲。」
但真正能讓股票走出大波段的,不是 K 線,而是 趨勢。
例如:2025年台股最強勢的三大結構性趨勢:
✔ AI(伺服器、散熱、電源、板卡)
AI 伺服器需求爆發,帶動:
-
電源(BBU)
-
CCL(銅箔基板)
-
散熱
-
銅箔、電源模組
-
高速傳輸材料
✔ 電源供應鏈(台達電、AES-KY、順達、新盛力)
AI 伺服器 = 高耗電 → 電源大爆發
能源轉換(AC→DC)變成關鍵。
✔ 光通訊(高速、低延遲需求)
CPO、800G、光模組、光纖設備
這是 2024~2027 的確定趨勢。
📌 新手記住一句話:選股要「順著趨勢」而不是「猜消息」。
3)技術面:用最簡單的方式確認「是否起漲」
技術面不是叫你背 100 個指標。
新手只要看三件事:
✔(1)均線排序
最乾淨的多頭排列:
5MA > 10MA > 20MA > 60MA
這種結構代表:
-
短線強
-
中線穩
-
長線上升
✔(2)突破關鍵結構
例如:
-
窒息量 → 放量突破
-
盤整區上緣突破
-
突破年線、季線
突破不等於亂追,
突破後「有量、有站上」才是確認訊號。
✔(3)第一次回測不破
📌 常見的強勢股走法:
突破 → 回測 → 不破 → 再攻

4)籌碼面:外資+投信+分點一致性(最強三合一)
籌碼面不是看「誰買最多」,而是看 誰先動、誰持續買。
最可靠的組合是:
✔ 外資連買 + 投信連買
法人通常和基本面綁得最深,尤其投信常會形成「一段式推升」。
✔ 分點:特定券商連續吃貨
例如:
-
永豐金
-
美商高盛
-
凱基台北
如果「法人+特定分點」一起買,通常後面容易形成明確趨勢。
📌 籌碼不是預測,而是「確認」。
它能避免新手買到亂七八糟、沒人在裡面的股。
5)族群:族群比較找出最強那一檔
這是高手最常用的技巧,但反而最容易被新手忽略。
步驟很簡單:
-
找出一個族群(如PCB)
-
打開 3~5 檔同族群
-
看誰最強:
-
股價最早突破
-
籌碼最乾淨
-
營收最強
-
產業消息最明確
-
📌 強勢股會比弱勢股更強。
不要在弱勢族群找飆股,
要在強勢族群找「領先股」,
這就是族群選股的核心。
🧠 E大小結:完整選股框架(總結)
建議可以把選股作出五層篩選條件,能夠加強選股策略的勝率
第一層:營收(基本面)
✔ 是否創新高
✔ 月增、年增是否轉強
✔ 轉單效應、產能利用率高不高
第二層:產業趨勢
✔ 是否為 2~3 年的大趨勢
✔ 是否符合 AI/光通訊/電源等成長周期
第三層:技術面
✔ 均線是否呈現多頭排列
✔ 是否突破關鍵結構
✔ 回測不破是否成立
第四層:籌碼面
✔ 外資、投信是否一致
✔ 特定分點是否跟進
第五層:族群
✔ 同族群比較
✔ 找出最強那一檔
只要股票能通過這 5 層,
新手的命中率會大幅提升。
如果你想學我真正用的 完整選股 SOP
(包含進出場流程、大盤日報、營收模組、選股清單),
我在 PPA 裡整理了一套非常完整、可複製的「新手 → 熟手」操作流程。
當你照著流程做,你就不會被新聞、情緒、別人影響。
你也會開始真正理解──
為什麼有些股票能漲一大段,而你卻從來沒遇到。
( IG instagram)、E 大只買成長股|股票實戰教學
( LINE公開社群)創造一個互相交流學習的小天地!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到 Facebook、LINE 若要轉載務必附上詳細原文出處!







無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