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📘 新手第一次買股票必做的 5 件事(從零開始)
對剛踏入股市的新手來說,第一筆交易往往決定你之後的投資體驗。
多數人一開始就急著找「買什麼」,但真正應該先弄懂的,是 整套交易流程與正確心態。
以下整理 新手第一次買股票前,一定要完成的五大步驟 + 關鍵心態,
避免重複大部分人前半年都在犯的錯誤。

1)建立正確心態(比挑股票還重要)
第一次投資前,你必須先建立三個核心觀念:
① 使用閒置資金,不借錢投資
你應該使用短期內不會動用的錢,不要碰:
-
緊急預備金
-
信用貸款
-
信用卡循環
-
家用生活費
市場波動本來就會有,不能讓投資影響生活。
② 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
先問自己:
「如果這筆單虧損 5%,我睡得著嗎?」
如果回答不行,新手可先從波動較低的 大盤 ETF(如 0050) 開始。
③ 做中長期思維,而不是追漲殺跌
第一筆單最容易被情緒影響,所以心態穩定比什麼都重要。
2)開立「證券戶 + 交割戶」與選擇順手的券商
台股交易至少需要兩個帳戶:
① 證券戶:用來存放你的股票
② 交割戶:扣款與收款(T+2 交割)
開戶流程可以用:
-
線上開戶(最快)
-
或帶身分證 + 健保卡/駕照 + 印章至證券商
選券商時看:
-
手續費折扣(直接影響你的獲利)
-
APP / 電腦下單是否順手
-
客服與交割流程是否清楚
開好戶後務必:
-
完成行動裝置下單設定
-
綁定交割銀行
-
測試一次下單流程(不用真的送出)
3)新手必懂股票交易基本知識(避免下錯單)
在第一次買股票之前,請先懂以下:
① 台股交易單位:1 張 = 1000 股
資金不大可以先練習 零股(1 股起買),風險更可控。
② 市價單 vs 限價單
-
市價單:立即成交,但價格可能跳動
-
限價單:只會在你指定的價格成交
新手建議使用「限價單」避免買到奇怪的價格。
③ 基本財務指標:EPS、PE、本益比
不需要成為分析師,但至少看得懂:
-
公司有沒有賺錢(EPS)
-
現在的價格是否合理(PE)
-
過去是否有成長趨勢(營收)
4)交易成本怎麼算?(這是新手最常忽略的地方)
台股買賣股票時,你一定會遇到 三筆成本:
① 手續費(買賣都收)
政府訂定費率:0.1425%
券商會給折扣,新手通常有 3 折~6 折
例:
買進 10,000 元股票
手續費約 = 10,000 × 0.1425% × 折扣
② 證交稅(只有賣出才收)
賣出金額 × 0.3%
③ 股票真正的「損益」怎麼算?
計算方式:
賣出金額 – 買進金額 – 手續費(買賣) – 證交稅 = 實際賺/賠
多數新手第一次賣掉股票時都會嚇到,因為:
-
手續費
-
交易稅
都讓「帳面上看起來有賺」→ 實際變成沒賺。
了解成本,是新手最容易誤會的環節。
5)挑第一檔股票的三大原則(避開熱門陷阱)
新手第一檔股票,不要從新聞或朋友推薦挑。
應該選擇:
-
產業清楚、容易理解
-
近年營收有穩定成長
-
市占率明確,不是迷因炒作
如果你完全沒方向,比較穩健的做法是先從:
-
0050(大盤 ETF)
-
定期定額
開始練習,降低一次性買錯的機會。
6)第一次下單前,請檢查三件事
真正會影響你第一次體驗的,常常不是股票本身,而是「買的時間點」。
下單前看:
① 今日量能是否異常(爆量/巨量縮)
這通常代表情緒波動,容易買在高點。
② 是否接近支撐/壓力
例如:
-
季線
-
前波低/高
-
趨勢線
③ 公司是否剛發布重大消息
有時消息面會造成短期過度情緒。
7)買進後該做什麼?(新手最容易 panic 的地方)
第一次買股票後,新手最常:
-
一直盯盤
-
小跌就慌
-
沒紀錄自己的買進理由
你應該:
-
保持正常生活,不要盯盤
-
提前設定停損/停利範圍
-
記錄:為什麼買?要怎麼出?
如果想快速建立自己的 SOP,
👉 我在 PressPlay PPA 專案中有提供完整模板、是許多人建立第一套策略時的參考工具。
🧠 E大小結
新手第一次買股票,最重要的不是「選股」,而是:
-
了解流程
-
理解成本
-
調整心態
-
建立風險意識
流程穩 → 才能談策略
策略穩 → 才可能賺到錢
這是一個能讓你投資 10 年都受用的入門順序。
( IG instagram)、E 大只買成長股|股票實戰教學
( LINE公開社群)創造一個互相交流學習的小天地!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到 Facebook、LINE 若要轉載務必附上詳細原文出處!








無留言